总决赛G3移师印城,步行者又有了新变化。
首先,在几乎所有人习惯了他们在比赛后半段施展魔法极限反杀之后,今天的步行者提前启动了。
首节比赛雷霆还悠哉游哉,依靠切特单节独得13分的爆发表现确立初步领先。不曾想第二节比赛,步行者这边就毫无征兆的突然发力,单节回敬了雷霆一波40比28,一举反超比分。
第三节雷霆稳定心神单节再度净胜步行者9分重新掌握主动,然而到了第四节,回到舒适区的步行者果断再度开启超级赛亚人模式,单节又打了雷霆一个32比18,成功捍卫主场。
能拿下这第三场胜利,哈利伯顿当然功不可没。
总决赛前两战,哈利伯顿遭遇雷霆的严防死守,场均只有15.5分进账。但今天的哈利抖擞精神,在个人得分方面一扫前两场比赛的颓势,全场17投9中,三分线外8投4中,独得22分。
哈利的个人进攻打出来了,雷霆在防守他时需要顾及的事情就更多了,于是,哈利的魔法传球,也就跟着回来了。
总决赛前两场比赛,哈利总计送出12次助攻,却出现了8次失误。而今天,他送出11次助攻还仅仅出现4次失误。哈利自己顺起来了,步行者的进攻也自然而然就跟着顺起来了。
但如果单独评选本场比赛步行者胜出的最大功臣,哈利还得稍微往后退半步。
因为真正让雷霆措手不及的,并非是哈利伯顿的爆发,而是替补席上两位“小人物”的神兵天降。
总决赛G2第三节打完,湾区媒体人曾锐评马图林,称他“对篮球比赛毫无感知,真是东部的库明加”。
但看完总决赛G3之后,想必这位湾区媒体人势必会期待库明加有朝一日能在某一场重要的比赛中,拿出马图林这样的表现了。
本场比赛,马图林在第二节替补登场出战10分钟,单节6投5中贡献14分2篮板1封盖,与同样替补出战7分59秒的麦康奈尔琴瑟和鸣,交相辉映,率领步行者替补早早掀起反扑狂潮。
雷霆在第三节再度反超比分重新掌握主动之后,末节马图林二度爆发,在5分56秒的出场时间4投3中,再拿10分,帮助步行者掌控局势。
整场比赛,马图林12投9中,三分线外3投2中,罚篮8罚7中,独得全场最高的27分。
本赛季常规赛,麦康奈尔场均可以完成1.1次抢断,而这场比赛,替补出战15分钟的他,就完成了5次抢断。
要知道,以强悍的防守和出色的抢断能力著称的雷霆,本场比赛全队也只完成了6次抢断。
在马图林和麦康奈尔的带领下,步行者对雷霆打出了碾压级别的替补席gap——整场比赛,步行者的替补集体贡献了49分,而雷霆一众替补只有18分进账。
替补席上如此悬殊的火力差距之下,雷霆主力阵容打下的家底再富裕,也不足以帮他们赢下比赛。
那么有人要问了,雷霆阵容深度不是不错吗?哈滕呢?卡皇呢?乔博士呢?球队陷于水火了,他们倒是救一下啊!
这就不得不提戴格诺特的判断了。
公允的说,戴格诺特不是没有给雷霆替补机会。
首节比赛,戴格诺特在12分钟里总计派出了11名球员登场,但或许是替补席上的部分球员确实难堪大用,或许是其中有几位球员登场后的表现并没能让戴格诺特满意,总之,打着打着,戴格诺特自己就把轮换缩短了。
整个下半场,雷霆始终都坚持着8人轮换的策略没有再变动过。
于是,奇妙的一幕就发生了。
单看出场名单,雷霆本场比赛的轮换名单甚至比步行者还长,但一看球员登场时间,雷霆这边11名登场球员中,有5人登场时间超过30分钟,亚历山大更是打了超过40分钟,同时,有三名球员的登场时间不超过5分钟。
而步行者这边呢?10人组成的轮换阵容里,只有内姆布哈德、西亚卡姆和哈利伯顿打了超过30分钟,却有7人出战了20分钟以上,9人出战10分钟以上。
比赛第四节的后半段,眼看着切特已经有些体力不支,篮下打不了特纳,三分也被特纳封盖,防守端也不再活力满满,戴格诺特这边依然选择按兵不动,拒绝调整。
也许在他的视角下,那个时刻,与其相信哈滕重新上场能提高球队进攻端的掩护质量、增加出球点和策应点、改变场上的生态,或者相信双塔能顶住压力,还不如继续相信亚历山大、杰伦-威廉姆斯和切特能依靠个人能力化腐朽为神奇吧……
没有人知道戴格诺特在最后一节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做出了这样的决断,但结果所有人都看到了。
总决赛大比分变成了2比1,卡莱尔再次依靠着他堪称艺术的临场指挥和排兵布阵将戴格诺特执教的青年军雷霆技术性击倒。
G2,主场作战的戴格诺特在首战失利之后迅速做出了调整和改变,换来了一场大胜。
G3,卡莱尔老师又出了一道新的难题抛给了这位少帅,这次,身处客场的戴格诺特,还能想出新的应对之策、破解之法吗?
来源:NBA官网
下一篇 14年后,又一个“特里”横空出世